龐大的人口基數、強烈的家庭消費意愿、巨大的供需不平衡為兒童食品產業(yè)的加速發(fā)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。如今,兒童食品市場持續(xù)升溫,儼然成為一個眾多商家加速“奔跑”的賽道。
根據農業(yè)農村部食物與營養(yǎng)發(fā)展研究所、中國副食流通協(xié)會等聯合發(fā)布的《兒童零食市場調查白皮書》,目前我國兒童零食市場規(guī)模約為休閑零食市場規(guī)模的1/10,預測2019至2023年間,兒童零食市場將以10%至15%的復合年增長率穩(wěn)定增長,市場預期超6000億元。
登錄各大網購平臺查看兒童牛奶、兒童水餃、兒童醬油、兒童面條、兒童牛排等銷售記錄,不難發(fā)現兒童食品已然成為消費者眼中的“香餑餑”。各類社交平臺中關于兒童食品的分享也層出不窮,其中登錄“小紅書”搜索兒童零食,筆記就超過200萬篇。
兒童食品備受市場青睞的原因為何?業(yè)內一名不愿具名的專家表示,在兒童食品市場,一些商家存在打“擦邊球”的情況,如標注“兒童”字樣、大包裝換成小包裝、使用醒目卡通圖案、打著“健康”“專用”“更適合兒童發(fā)育”旗號等。這與現下家長為孩子飲食“精打細算”的強烈消費意愿不謀而合,同時也間接推動兒童食品種類越來越多,市場越來越大。
不久前,有媒體報道,很多家長熱衷于購買帶有“兒童”標簽的食品,即所謂兒童食品。甚至有些家庭花費在兒童食品上的支出占家庭食品支出的一半以上。
打著“兒童”旗號的食品,真的更適合孩子的成長發(fā)育嗎?根據相關調查,大部分兒童食品與普通食品的配料表并無區(qū)別,但帶有“兒童”字樣的食品價格高出普通食品不少。
上述專家表示,兒童食品是一些商家的宣傳噱頭。比如,外包裝標注是兒童水餃,但實際執(zhí)行的標準是速凍面米制品相關標準,兒童、成人食品均適用該標準。
經記者查閱,2021年,國家衛(wèi)生健康委、市場監(jiān)管總局聯合發(fā)布50項新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4項修改單。其中包括《GB10765- 202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嬰兒配方食品》《GB10766-202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較大嬰兒配方食品》以及《GB10767-202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幼兒配方食品》,適用于嬰幼兒配方食品。但尚未查閱到專門針對兒童食品的相關標準及明確法學定義。
同時,根據2020年7月市場監(jiān)管總局公布的《食品標識監(jiān)督管理辦法(征求意見稿)》第十二條,沒有法律法規(guī)、規(guī)章和食品安全標準等規(guī)定的,食品標識上不得使用文字或者圖案明示、暗示或者強調產品適合嬰幼兒、兒童、老人、孕婦等特定人群。
別讓兒童食品成“噱頭”。在愛孩子這件事上,家長想盡辦法給孩子、健康的食品無可厚非,但千萬不能任由商家利用這種心理提高食品定價,營造“兒童食品更適合兒童”的氛圍。
要明確,兒童食品不代表健康食品,能夠滿足孩子在各個年齡段對營養(yǎng)需求的食品,才能真正稱之為“兒童食品”。家長在采購時看商家廣告不如從孩子的個體營養(yǎng)需求及食品安全出發(fā),仔細看“五類”標簽——食品類別、認證標志、營養(yǎng)成分表、產品配料表、生產日期和保質期,莫被簡單的“兒童”字樣標識蒙蔽雙眼。(宿志紅)
在線咨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