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幾天,年度大劇《慶余年2》成為當之無愧的話題焦點。開播僅數日,該劇便在各大視頻平臺斬獲了數億次的播放量,相關熱搜也是一波連著一波,話題熱度呈現“鼎沸”之勢。
與此同時,為了搶占《慶余年2》這塊超級流量蛋糕,各大消費品牌可謂不遺余力,甚至吸引了伊利和蒙牛這兩位乳業(yè)大佬上演“暗戰(zhàn)”!
1
《慶余年2》到底有多火?
如今《慶余年2》到底有多火?
不妨先來看一組數據。根據“CCTV電視劇”官微,CCTV-8黃金強檔熱播劇《慶余年2》當晚實時直播關注度峰值破2。另外,該劇開播僅57分熱度值就破30000,成為歷史上首個開播當日進入騰訊視頻爆款俱樂部劇集,同時成為歷史最快進入爆款俱樂部劇集。
不僅如此,劇集播前熱度亦持續(xù)打破平臺站內紀錄,預約量高達1819萬、播前熱度值即破21000。微博、抖音等社交平臺熱搜話題討論不斷,貓眼、豆瓣、燈塔、骨朵等平臺榜單指數穩(wěn)居第一,并刷新紀錄……這也難怪,在微博熱搜上《慶余年2》早早被人稱為“劇王”。
2
五步一廣告,十步一堆廣告
《慶余年2》火是真的火,但廣告多也是真的多。
在該劇開播之后,有網友吐槽:五步一廣告,十步一堆廣告。就連著名作家編劇“匪我思存”也忍不住發(fā)文:“前面的廣告真多!尊貴的會員都不能跳過。”食品板簡單盤點了一下,僅快消品牌贊助商就包括純甄酸奶、雀巢咖啡、優(yōu)酸乳、外星人電解質水、東阿阿膠、安慕希、皇家美素佳兒、海普諾凱、佳貝艾特、湯臣倍健、合生元……著實讓人眼花繚亂,嘆為觀止。
為了平衡各大金主的廣告權益,《慶余年2》還搞出了不同的頭銜:總冠名是純甄,聯(lián)合贊助百雀羚,此外還有領銜特約、特約合作等不同稱號。但是細心的人不難發(fā)現,這次花錢最多的純甄酸奶似乎成了“大冤種”,風頭一不小心被安慕希給搶去了!
3
伊利蒙牛暗戰(zhàn),純甄成了大冤種?
眾所周知,國人都講究“王不見王”,在每個領域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或者準則。但是這一次的《慶余年2》,被徹底打破。
在《慶余年2》,伊利和蒙牛這對“歡喜冤家”竟然同時出現。更讓人感到震驚的是,純甄酸奶是該劇的總冠名,而伊利不僅安排了優(yōu)酸乳的贊助,安慕希更是暗戳戳地搶盡風頭,除了在劇中實現巧妙植入,還特別安排了一位大娘專門為安慕希“吆喝”——好吃美味、口味眾多,范閑大人屢有光顧!這樣的極限操作,讓人拍案叫絕。
此外,在電視劇植入之外,安慕希也把營銷功夫做到了家:無論是《慶余年2》劇組殺青,還是安排請客“喝酸奶”,堪稱花小錢辦大事的典范。相比之下,真正的“大金主”純甄酸奶,難免有點“大冤種”的感覺。
4
暗戰(zhàn)背后,常溫酸奶的增長困境
外行看熱鬧,內行看門道。安慕希和純甄酸奶暗戰(zhàn)《慶余年2》背后,折射的是國內常溫酸奶的增長困境。
十年前,常溫酸奶迎來井噴式爆發(fā)。根據Mintel英敏特數據,2015—2019年常溫酸奶年均增速45.8%,遠超低溫酸奶的13.8%。然而時移世易,常溫酸奶增速放緩,甚至自2022年上半年開始出現了階段性下滑。乳業(yè)專家侯軍偉認為,常溫酸奶誕生初期填補了市場空白,新概念、高售價、高毛利加上便于銷售端儲存運輸,是其當時爆發(fā)的關鍵因素。從消費需求角度看,常溫酸奶的禮品屬性一直延續(xù)到今天,但如今市場上與常溫酸奶同樣處在60元價位段的產品增多,具有一定替代性,進而侵蝕常溫酸奶市場,導致該品類眼下增長進入停滯狀態(tài)。
縱觀當下,常溫酸奶三巨頭之一的莫斯利安,巔峰期一年賣出六七十億,如今在光明乳業(yè)的財報早已不再單獨提及;200億的安慕希和100億的純甄酸奶,市場地位雖然依然穩(wěn)固,但是同樣面臨著“增長難題”,再加上行業(yè)“內卷”加劇,不得不在營銷上投入更多驚喜。這次在《慶余年2》上演“遭遇”,也就不難讓人理解了。
在線咨詢